第四百一十章 靖康之难(二十七)(1 / 2)

宋钦宗有些吃惊,急忙召集宰执商议对策。唐恪耿南仲聂昌何栗等宰执闻讯,皆不以为然。他们仍坚持认为,有李枢密和折副宣抚统帅十几万大军防守黄河,金人不可能这么快就过河。

接着,又传来边报说,敌军兵临黄河,河防十分危急。

宋钦宗令殿前司殿帅王宗濋,速派人出去打探。王宗濋派使臣马纲作斥候,带人出城侦察。下午,马纲回来报告说,路上遇到一些溃兵,据他们说敌军已开始过河,我十几万黄河守兵已溃散,折副宣抚和李枢密都不知去向。

宋钦宗与宰执们面面相觑,沉默半天,皆无良策。宋钦宗忽然想起李若水的建议,于是下哀痛之诏,号召福建、浙江军民勤王。他在诏书中说“福建、江东西、浙东、浙西素号出武勇人材,欲依四道置帅体例,派遣发运使翁彦国任经制使,令召募起发军民二万人,须管于十二月上旬到京勤王,其钱物亦准许在二广挪移。”

宋钦宗派冯澥和李若水出使宗翰军中,派王云和马识远出使宗望军中。王云本应与李若水一起,于十一月十四日出城。可是,王云坚持要求康王同他一道去见宗望。所以,十四日那天李若水按时出发了,而王云却没走。

王云的理由是,康王英武威猛,与二太子关系友好,金人对康王很畏服。请康王出面,才有希望让东路金军停止进军。而且,二太子曾说过,必须要有亲王与两府宰执奉使求和,或许可解除战祸。

对于这事是否可行,宋钦宗拿不定主意,令宰执们商讨。

宰执们并不赞成再派康王出使,因为此前派肃王出使金营,结果被金人扣留挟走,至今一去不回,生死不明。宰执们委托耿南仲向皇上奏报。耿南仲的奏报很委婉,其大意是朝廷对待皇子与粘罕应该相同,现在若派康王去皇子处,那么,对待皇子很显然是有些偏重。只派王云去如何?或者粘罕处再派莫俦前去如何?

宋钦宗御批道“此类事不用取旨,但与少宰评议,从长施行。”

耿南仲又奏道“派康王出使,必须得圣旨乃可。但以臣观之,只令李若水、王云前往亦可,乞降圣旨付王云,不再差康王前去。”

宋钦宗又御批道“卿去面谕王云,若兵退后,亲王再去感谢不妨。”

耿南仲于是将王云召至府第,向他转达了宋钦宗之意。但王云不以为然,请求面见皇上,陈述看法。

在王云极力坚持下,宋钦宗最终决定派遣康王再次出使宗望军中,王云为副使;答应割让三镇,携带衮冕、车辂以行;并尊金主为皇伯,上尊号为大金崇天继序昭德定功休仁惇信修文成武光圣皇帝。

康王赵构得知后,立即入宫上奏,请求派文臣耿延禧(耿南仲之子)和武臣高世则二人任参议官,一同随行。宋钦宗准奏,并恳请康王务必于十六日出发。因为有情报说,金军已开始渡河,形势十分紧迫。

十一月十五日下午,王云、耿延禧、高世则,以及都监东头供事官蓝珪、康履、黎楶,入内西头供奉官杨公恕、内知客修武郎韩公裔等人,都来到康王府参见康王,这些人都将跟随康王出使金军。

康王对大家慨然说道“国家之难,君主忧辱。苟可以了事,义不得辞。然深入不测虏廷,未有还期。公等且归,与父母妻子诀别,来日五更,至此同行。”

耿延禧、高世则等人各自回家,惟有王云家属不在京师,当天留宿于康王府第。第二天五更时,耿延禧、高世则等人皆至。不久,众人上马,与康王一同出发。

此时,耿南仲正在内殿奏事,宋钦宗对他说道“康王要求卿之子为官属,他不辞而往,朕甚嘉之。”

耿南仲回答道“臣只有此子,国家艰难之时,岂敢辞?”说着说着,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。

宋钦宗说“宣来奏事如何?”

耿南仲直言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