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八章城市化进程(1 / 2)

赵桓所说参差十万人家,显然说的是人数,而不是户口。

但魏胜一时没有反应过来,一丝不苟的说道:「我们从城西走到城东总计有十六条街,按目前这条街上的人口密度计算,大概河间府的户数应该不到十万户,大约七八万户。」

贺擒虎惊叹道:「你连走过多少条街都记得?准确吗?」

魏胜点头,说道:「我习惯了,到一处地方先观察地势地形。十六条街,我数了两遍,不会差。」

贺擒虎惊叹道:「七八万户?这不是马上就要比上杭州了?那里是三吴都会,最著名的就是参差十万人家。」

赵桓也是惊诧了,按大宋一户六口计算,这七八万户就是四十多万人呢。

别看东西方都有人口百万的大城市,但一座小城里面只有几千户人家才是常态。

按杜甫的诗:「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

九州道路无豺虎,远行不劳吉日出。齐纨鲁缟车班班,男耕女桑不相失。」

这是杜甫的回忆,难免对当年的开元盛世有所美化。

但即便按这个标准,每个小城里面有万户人家也算是盛世了。

但河间府的人口对比着唐朝盛世还翻了七倍。

赵桓不得不说道:「河间府能有这么多人,倒是怪异的很啊。」

贺擒虎没明白,问道:「有何怪异的?我朝人口十万的城池比比皆是,河间府曾经是包龙图治理过的大城,有四十万人也不是不可能吧?」

赵桓摆了摆手,说道:「不,很不正常。像苏州、钱塘这种大城市,能有五十多万人口,靠的是地处苏湖平原,天府之国,鱼米之乡,可以充足的粮食,所以他们才能发展出规模庞大的城市,在里面发展工商。以至于苏州如今的人口已经突破百万。」

苏州人口破百万是必然的。

因为这座城市里面发展起来了最强大的工业能力。

百姓聚集在城里,显然都是为了工业生产。是一座座工坊把这些人从农田里吸引到了城市。

按人均的工业产值,苏州可能还要超过东京。

东京实在是太大了,他兼具了文化、政治、商业、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。

所以人口一路增加到了三百多万。

但苏州不同于东京,他就是单纯的工业发达,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城市。

因此赵桓说道:「东京情况特殊不作参考,但以苏州的经验来看,没有强大的工业和大量工坊,城市化根本无法形成。地方百姓会分散在乡村里,进行农业生产。」

大宋现在的状况就是农业社会跟工业社会掺杂。

大宋不是没有工业重心,但那都是国家耗费重资,依靠国家强大的财富能力,硬生生给砸出来的。

比如东京,这座城市是仅是为了发展工业准备的基础建设,就是其他城市根本不敢想象的。

国家亲自卖地,重新修路,大力发展漕运。所以在中原平原上,硬生生开辟出一条发达的水网,铺就了大量碎石路面。修建了无数的驰道,后期又拿出了珍贵的水泥在东京修路。

连皇室和王公贵胄的府邸都没用上水泥,先把水泥用在了给东京修路上。

可以说,仅是为了给东京工业化必须的基础设施,国家财政在基建方面的投资就高达至少四十亿贯。

后世一直说大宋是以一国养东京一城,到了建业年间,这种事非但没有缓解,反而更进一步。

大宋一亿四千万百姓缴纳的税赋,数十年来都砸在了东京城的基建上面了。

这种能量

和财富,在封建王朝里面,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。

大明是有心无力,他中央财政根本没钱,连边疆驻军都维持不住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