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儒释道的没落(1 / 2)

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84 字 2022-07-07

“天生三武祸吾宗,释子回家塔寺空,应是昔年崇奉日,不能清检守真风。”

这首诗是大宋宗颐禅师对三武一宗之厄的总结。

佛门中不缺聪明人,能一眼看出三武一宗灭佛的本质。

但聪明的个体无法挽救整个堕落的阶层。

佛门崇尚轮回,如今这一切就像佛教正经历着轮回。

整个佛教,再次因为像士大夫阶层一样,无可抑制的贪婪,大肆兼并,而被迫成为朝廷要清洗的对象。

其实佛门与士大夫们相似之处极多,都是凭借着读书识字、免征赋税、免服劳役而成为特权阶层。

有了特权,他们就大肆兼并,借贷收债,腐败贪婪。

区别是,儒释道三家,道家已经用黄老之学证明过了,自己不太适合统治。释家根本就得不到中原的统治权。只有儒家,成功把自己包装成了适合统治封建国家的模样。所以儒家士大夫们比和尚更贪婪、更腐败,借着权力鱼肉百姓,为祸一方。

儒家士大夫们比之和尚,在武力、地位上没有任何优势。唯一使他们避免厄难的就是他们宣传的适合治理国家。

所以朝廷既然能把特权阶层的和尚一次次肃清,要肃清儒家士大夫们其实也是轻而易举。

关键只是肃清了儒家士大夫们之后,究竟有没有阶层代替他们帮皇帝治理国家。

而如今的大宋显然是具有这个阶层与势力的。他们在朝廷的最高层,也有自己的代表。

那就是计相杨时。

作为前国子监祭酒,无数出仕的学生都自发围在他身边,组成了一个新的群体。

他作为学坛泰斗,也必须站出来,为学生们争取利益,壮大阶层。

要与士大夫特权阶层相抗衡,那没什么比和尚们更适合成为学生阶层的养料了。

他们同样是特权阶层,把他们的利益让渡给学生,这个蓬勃的阶层立即会获得极大壮大。

学生们与士大夫最大的区别就是,这个阶层代表了大宋最先进的生产力,最开明的思想。

这个阶层足够庞大,庞大到遍布社会从上到下的各个层级,上至公卿官员,下至工坊主、商人、佣工、技术工匠。他们不会像士大夫们一样一小撮人抱团,不事生产,却趴在整个国家躯体上吸血。

所以他们指定的政策,一定会有利于整个阶层的进步。

而不是像大明士大夫一样,疯狂的复苏小农经济,将重农抑商奉行到死。

杨时管理财政,思路十分清晰,更倾向于用数据说话。

在梅执礼之后,杨时主动站了出来,说道:“臣建议由三司主管佛教更易之事。当年韩愈劝唐武宗灭佛,诏令之下,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,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,收充两税户;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,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。”

“因此,若由三司主此事。国家至少直接新增官田数千万顷。”

数千万顷是唐代的数字,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了,当时号称地上佛国。

在大宋清理不出数千万顷,但数千万亩应该是难度不大的。

全部收归官田,掌控在大宋官府手中的田地相加,估计就要有近亿亩。

有这么多官田,朝廷不论是赈灾、还是税收,都更有底气。

甚至人口增多的情况下,还可以进行一次授田,缓解人口压力。

“而且不仅仅在于农田。由寺院所掌控的那些青楼、店铺、工坊、当铺、仓库、药局、奴婢等等可以直接在三司造册登记,不论是收归国有,还是折价售予市民,其名录都收在了三司,方便将来收税。”

如果由三司负责这次佛教改造,那佛门在城市及乡间的各种兼并所得、世俗财产显然就要全部征收了,或者成为官营机构,或者低价卖给学子同窗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