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六十五章 华侨新村(1 / 3)

重归黄金年代 夜深 34 字 2023-02-06

回到沪海宋援朝先处理了下分公司的工作,这才腾出空来办其他事。

忙碌两天就到了周日,上午带着林燕和孩子去了长风公园,下午三点把林燕和孩子送回家,宋援朝去了顾杰的家。

顾杰已经不住在原来的地方了,早在半年多前顾杰就帮家里买了房子,不过和宋援朝不同,顾杰买的是沪海第一批商品房。

沪海的商品房要比其他城市早些出现,1980年的时候宛南华侨新村开建,虽然是涉外商品房,但也同样属于真正的商品房。

1982年,市里确定了涉外商品的建造出售资格,自此商品房在沪海开始出现。当然对内的商品房正式销售要等到后年,也就是1986年才开始,目前沪海拥有的商品房都是涉外房,普通老百姓可没购买资格。

顾杰现在拿的是香江护照,也算是海外华侨的一员。所以他在刚刚建成不久的宛南华侨新村买了几套房子,分别给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,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套自住。

此外,顾杰还看中了在虹桥乡刚兴建的别墅房,提前预购了一套,不过现在房子还没建好呢,自然不可能住过去,所以他现在还是住在宛南华侨新村。

宛南华侨新村其实离市区并不远,比邻万体馆,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在中山环路也就是后世的内环线外。

现在的沪海人还把中山环路作为市区和郊区的划分界限,在环路以内的称为市区,在环路以外的就叫郊区。

当然了,这个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也产生了变化,等后来内环线建成后,环路以外的也属于市区了,等到中环和外环线陆续通车,市区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化,这就是城市发展的结果。

宛南华侨新村,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只是普通的六层楼房,和其他普通居民小区没什么区别。

但在这个时代,能住上楼房的都是令人羡慕的对象,要知道沪海近1200万人口中,绝大多数都有着居住难的问题,许多人依旧几代住在矮小拥挤的老城区甚至“滚地龙”,有些年轻人因为家里没住的地方,就连结婚都只能出去租房又或者螺丝壳里做道场,想尽办法在有限的居住条件里弄出能安放一张婚床的位置。

住上楼房,通自来水,还有抽水马桶,这在许多人眼里是梦寐以求的,何况宛南华侨新村这样的高级涉外小区呢?一般人别说住在这里了,就连大门都进不去。

宋援朝是开车去的,从家到顾杰那边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,到了小区门口严格的门卫见到宋援朝的小车过来也没问,直接就开门放行了,这倒省却了宋援朝不少麻烦。

进了小区,顺着墙外的楼号很容易就找到了顾杰家的位置,把车在楼下停好,宋援朝提着两盒茶叶就上了楼。

“援朝哥?你怎么来了?”到了地,敲门,不一会儿门就打开了,顾杰见是宋援朝站在门口很是意外。

“怎么?不请我进去坐坐?”宋援朝笑眯眯地问。

“快进,快进来……。”顾杰回过神连忙招呼宋援朝进屋,宋援朝进了房间,看了眼打过蜡的地板,直接就脱了鞋。

“援朝哥……其实没事的,这地板直接踩就行了,我这没这么多讲究。”

“呵呵,这么漂亮的地板鞋子直接踩上去不就脏了么?”宋援朝笑道,穿上顾杰给他的拖鞋,同时顺手把手里的礼物递了给他:“你小子也真是的,搬了家也不请我喝酒?给,今天来的匆忙,也没带什么好礼物,两盒家里拿的茶叶,也算祝贺你乔迁之喜了。”

顾杰接过茶叶看了一眼就笑了:“我说援朝哥,你这个礼物可不是什么小礼物,你这个茶外面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。”

“呵呵,茶么,又不是稀罕东西,人家不清楚你会不知道?行了,别装模作样了,收起来吧。你这房子看起来不错呀,我参观参观?”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