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章 阿提拉二世(4)尼德霍格(中)(1 / 3)

当高鞠仁带领四百五十人出来时,他们的排列是:

一百五十重步兵在前面,最前面的是五十名陌刀兵;一百五十名强弩兵继之,不过在其两侧的强弩兵并没有拿着强弩,而是握着双手长刀;最后面的是一百五十名轻步兵,都拿着普通长枪。

高鞠仁的武器还是老三样——一长一短两把大铁椎,长的那把约莫一米,重二十斤,短的那把约莫两尺,重十五斤,原本他身上还带着特制的流星锤,不过那是骑战的专用武器,这次他以步军统领的身份出来,自然就不会携带了。

所谓大铁椎,其首部是一个破甲锥,破甲锥连接着一个实心圆球,圆球上布满了尖刺,这样的武器可刺可砸,寻常人拿起一个来挥舞都十分费力,不过高鞠仁双锤在手似乎也并不费力。

他穿着一身重步兵专用的加厚棉甲,这样的棉甲重达二十斤,而寻常的棉甲只有十五斤,还是戴着宽檐铁盔,里面衬着羊皮帽子。

碎叶军虽然坚持不对不同等级的士兵军服进行分类,不过到了眼下,终究还是发现了不足之处。

原本孙秀荣认为,能够独立结阵作战的最少也是一个队正(一百人的头目),而从队正开始便有旗帜了,队正的旗帜是由他自己背在身后的,如果队正阵亡,则由队副接替。

而从校尉(五百人的头目)开始则有专门打着旗帜的护卫,同时还有吹鼓手、传令兵等,一共有十人,若护旗手阵亡,则由其他护卫接替。

从都尉开始,他的护卫则扩大到一百人,这些人在战斗时担任着都尉的护卫、掌旗手、吹鼓手、传令兵、参谋等,闲暇时则是虞侯军,外出侦查,内里巡逻、考功、考绩、约束纪律、对违反纪律的士兵实施惩罚等。

当然了,到了都尉这个可以独立承担战役级别重任的军官,一百人的亲卫或虞侯军寻常分成了两拨,一拨外出探查,一拨掌管内务,两拨人马轮流替换。

在这样的锻炼下,虞侯军出人才的几率就大大高于普通士兵了,这样的人退伍或者直接调入文官队伍也能驾轻就熟。

自从回到西域后,孙秀荣接受了兵部的意见,对于服饰依旧没有做出区分,不过对头盔做了一些调整。

对于队正以上军官,宽檐铁盔顶部设有“顶针”(避雷针),还缠有红缨,级别不同,顶针的长度不同,红缨的厚度也不同,从都尉以上就是一样的了,高鞠仁宽檐铁盔顶针的长度约莫一尺,红缨缠绕了一整圈。

这样的好处是身边的士兵能够很快发现军官的所在。

对于像高鞠仁、喻文景这种习惯于自己冲锋陷阵的,碎叶军的操典也有规定,那就是位居大阵第二位次的军官作为主官的接替者,他的护卫同时也担任吹鼓手、掌旗手的责任,在高鞠仁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小营里,自然是第二位次的强弩兵首领来操心这些事了。

别看只有四百五十人,但这样的小阵由于两头都是拿着长武器的步军,中间是强弩兵,自然是进可攻退可守,如果高鞠仁遇到的是罗马军团抑或科萨人的步军,就算他再是狂妄也不会这么干,但既然遇到的是“蛮族”,他很有信心这么干。

前不久在与瓦良格人的战斗中他就检验过这样的阵势。

瓦良格人不仅人人有铁质兵器,还有了基本的层次和配合,打头的也十分凶悍,人数也不少,在基辅堡附近的战事中,瓦良格人一次就出动了大约万人,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。

不过那一次是碎叶军骑兵主导的战事,这一次,高鞠仁想让步军也历练历练。

他对上的是南面的敌人,夜幕中,前面是黑压压的一大片,大部分披头散发,少部分穿着连帽长袍,最前面的个个身形高大,黄胡子在寒风中飘散着。

他们似乎吃定了碎叶军,一个个满不在乎地喊着众人听不懂的口号。

这些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