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5 四川来的诗人(2 / 2)

,经过多年拼搏,这家伙摇身一变成了一家通讯企业的大老板。

在近20年代时间内,他没怎么写诗,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在创作上归来,他延续了自己青春时代的“口语诗”诗歌理念、写法、状态,写出不少诗歌佳作。

不得不说是个牛人,写诗做生意都有两刷子。

只不过今天他突然来访是要干嘛?

夏红军深吸了一口气,问道:“你……找我什么事?”

没想到尚仲敏一笑:“嘿,哥们,我还没吃饭,能否混顿饭吃?

草!

夏红军立刻想起卢伟海从监狱里出来千里迢迢来投奔自己的模样。

不过他二话没说,穿好衣服跳下床,让尚仲敏拿自己的毛巾去水房里洗漱,然后跟自己去食堂。

如果在后世宿舍里突然冒出一个陌生人竟然想混吃混喝,绝对将他赶出门,甚至踹上几脚,管你什么诗人不诗人。

但是在八十年代,这种情况实在太普遍了。

现在全国各地诗社林立,整个诗坛出现了江湖状态,各个诗社自领山头,自成一派,诗人们在全国各地间“串联”。

“诗人”特别是有点名气的诗人那就是一张通行证,自由穿梭于各大高校甚至城市之间,就好像九十年代初期高晓松为代表的民谣歌手一样,背着一把吉他走天下。

夏红军打着伞把尚仲敏带到经常去的教五食堂,没想到遇到了正在吃饭的卢伟海。

今天下雨,卢伟海一般都不摆摊,吃完饭顺便再给吴婶她家带下师大的肉包子回去,然后就猫在自己的小屋写作,他看到夏红军带着一个陌生青年进来,就急忙站起来招呼。

开始以为这看上去有点邋遢的青年也是师大学生,但听夏红军解释才知道人家是个诗人。

于是卢伟海看着尚忠敏的目光变得崇敬起来。

夏红军买了包子稀饭,知道四川人喜欢吃辣子还特别要了一份豆腐乳,看着他吃的的稀里哗啦,就问他你不好好上班跑到燕京来就不担心单位领导说你?

“这不用担心,我专门请了半个月的探亲假,就是专门来趟燕京。”尚仲敏笑道。

厉害……

夏红军不好再说什么。

“我想在燕京组织一次诗歌沙龙。”尚仲敏也没绕弯子说出了自己的目的。

“哦?”夏红军顿时来了兴趣:“你准备研讨什么?”

“就这个。”

尚仲敏从背的挎包里拿出了一份报纸,印刷非常一般,不过报纸名字确实赫赫有名:《大学生诗报》的创刊号。

“看看这个。”尚仲敏指着里面的其中一篇文章。

夏红军看到题目,脸色变了变,卢伟海好奇凑过去一看顿时大吃一惊:

“《别了,舒婷北岛》!”

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