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7章 开战(2 / 2)

论很快就被删除了。

网友的情绪被调动起来。

他们不知道这是数月前的一件定了性的旧闻,只认为这是接踵而至的电动车事故。

于是,评论区被盲目的网友占据了。

哪怕当事厂家出来辟谣,评论区依然是一片怒骂声讨。

加上一些新注册不久,带着一串数字的id不停得煽风点火,当事厂家也有口难辩。

那些为厂家说话的人,统统被扣上“拿钱办事”的水军帽子。

而且,这种发出理智声音的id,数量急剧减少。

再后来,出现了诡异的状况,谁替厂家说话,就被群起而举报封号。

一个词来形容——百口莫辩。

这个消息还未结束,两家国内厂商就已经在民间舆论环境中,彻底翻车。

他们是欲哭无泪。

然后,是第三家厂商被拉出来打。

原因,也是负面新闻。

电池组,采用旧电池;另外,车子外形照抄国外品牌汽油车。

外壳偷工减料,刹车盘也是质量极差。

第三家厂商直接爆炸,扔出律师函要打官司。

但是下面的评论却一边倒的起哄,说扔出律师函就等于实锤。

这种完全负面的民间舆论,让整个新能源版块,开始下跌。

阴跌。

看上去是受到了负面消息的连累,但是具体的几个上市厂家受到的连累更大一些,绿得狠了点儿。

不过,此时此刻,依然没有看出有人要大规模做空的迹象。

尽管在另一个角度,顾瑞和他的伙伴们早已经严阵以待。

然后……战火就莫名其妙得烧到了丹辉汽车的头上。

一组丹辉门口拍摄的照片,和一组暗中采访的视频被放上了互联网,又掀起了一阵热度。

题目更加恶毒——我们需要的新能源车,是这样制造的么?

看上去,只是一个疑问句,可是配合视频和照片说明,就是另外一种味道。

照片说明——丹辉汽车从二手车市场购买进口车进行拆解模仿。

配合采访视频——前后几位丹辉员工用笑呵呵的方式来说“模仿”这件事儿。

要知道,工人吹牛的感觉,就是那种……不就是这么回事么,的感觉。

有夸张成分。

比如“国产的厂子,有几家不拆外国车的?

那某某某车,不就是拆得某某某车么?”

又比如“搞研发多费钱啊,拆拆车轻松加愉快……”

俗话说就是——口嗨。

这种口嗨内容明显偏颇。

就算是拆车,之后也会有团队自己的研发和学习过程。

并非简单的挪用和复制……尽管有这种投机取巧的厂家。

但是丹辉汽车肯定不屑走这条完全模仿的路子。

可是,这几条视频,成了扔进深海的炸弹。

一时间,群情汹涌。

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