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无题(1 / 2)

山高水急,樱粉草绿,佳人着绿衫倚木,手捧书卷高声朗诵。人、山、花、水宛若一体,如诗如画。

“小雨。”崔轻水喊到,他穿着黑袍黑鞋,黑发束髻,如一墨点走入画中。

“干嘛!”崔雨不开心的回到。

都道风水祖师心明眼亮,此时却极不知趣的答道:“难得出来,怎么不去与大伙一同游玩?”

小丫头指了指不远处树下的沧玥,意思不言而喻。明珠仙子今日依旧一袭蓝衣,未束发髻,挽一马尾置于身前,同样捧一卷书默读。

崔轻水哑然失笑,抓了抓小丫头的头,道:“是你吵吵着闷死了,带你出门反倒看起书来了,我和盈儿倒是闷的慌。”顺着他的眼神,不远处的岸边上坐着一身青衣的谢盈,素手抚水,眉眼如画。

听到这话,崔雨有些不情愿的起身,走到谢盈身边又活泼了起来,牵着手观山望水好不快哉。沧玥见这一幕浅浅一笑,又低头读书,她本好静,此处虽有瀑布声隆隆,但风轻日浅,叫人心平。

此处仍在昌国境内,不过恐怕云松也不知道有这一处福地。崔轻水负手站在岸边,看那瀑布湍急,到了他面前却已潺湲无力。顺着河流远望,有一小舟逆行而上,崔轻水目力惊人,还能看见船首有一老农,肩披蓑衣撑杆前行。

这河流宽大绵缓,小舟不一会儿就行到了几人游玩处,老农抱拳对崔轻水道:“见过仙公仙姑,小人无意惊扰,还望莫怪。”看他举止有礼的样子,倒不像寻常野夫,想必也是受过教育的,也不知为何过的如此落魄,需知昌国中的百姓最是敬重有才识的先生,少有如此朴素的文人。

崔轻水浅笑,温和的气质让老农放松许多,声音也很平和,答说:“相逢即是有缘,此处为天地所生非我所有,何来惊扰一说?若真要说,反倒是我叨扰了。”

两人聊着,一个小脑袋从船篷怯生生的冒出来,沧玥呀了一声,三两步便走到船边,伸手抱起一个小娃娃。小家伙约莫两三岁,圆润可爱,也不怕人,伸出肉乎乎的带着口水的小手望沧玥脸上抓,吓得老农大叫,又不敢伸手抱回小孩,好在仙姑大度,倒没有计较的意思。

崔轻水也觉得有趣,想起沧玥崔雨小的时候,也是这般灵动可爱,只是长的更秀气些,伸出食指戳了戳娃娃的脸,笑容不止。老农心喜,又问:“仙公可知这孩子来历,我捕鱼至此,见一襁褓顺流而下,浮水不沉,就拾上船,老子无妻无儿,便领做女儿抚养了,还取了名字叫芙蓉,至今已有四五年了。”

“出水芙蓉,不错。”崔轻水的手盖在娃娃的脸上,小小的脸蛋与他掌心一般大小,小家伙不开心的哼哼几声,小手拍打他的手也逃不出魔爪,只能任其蹂躏。

看的出来,老农待这孩子极好,绸衣的用料以崔轻水的眼光来看都是不差的,长的也白白胖胖的。崔轻水一面逗弄孩子一面答道:“想必你也明白,这孩子绝非凡俗,她是草木之精,天生开智,本应由这片山水所养,不想被你捡到了,也是缘分。

不过你也明白,她本非凡俗,此次碰上我等,便是运道,自应引其归仙途。”

老农抬手,轻轻抚了几下孩子的后背,揩去眼角泪珠,对崔轻水行了一礼,道:“那便有劳仙公了,只是老子除这孩子外一无牵挂,还望您能待她好些。”

听到此言,沧玥和崔轻水相视一笑,后者伸出手在老农眉心一点,万般妙法如醍醐灌顶尽入他的脑中。虽说心境感悟等略有欠缺,若单论学识已不下世之大家,再打磨一番,成就金丹不是难事。

老农呆滞一会后,激动的跪伏在地上谢道:“高仲在此谢过仙公,小人无以报恩,但求随于您身后做一小厮……”

风水祖师背过手,气息有如暖风,亲切和煦;有如轻水,柔和深远。高仲只觉得面前的仙人似乎极远极远,威严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