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 合力唱大戏(一)(1 / 2)

因那除草铲还没打制出来,庄子里的活也还没开忙,姜薇这里说是李回自己的活计,其实庄子里闲着的男人妇人娃子们,有一个算一个,一个不拉地全来了。

男人们在前头犁,女人们就在后头帮着捡草根,娃子就帮着把捡好的草根打成捆子扔到外头,也到半下午的功夫,就把地犁好上好肥耙平了。

姜薇这里之所以赶这么紧,是因为她在来的路上思过路,将来靠种田赚钱,要解决两个问题,一个是地从哪里来,二是种什么。

眼下地这个问题解决了,那就剩一下问题,种什么。

种粮食的话,粮食收成就那么回事,而且还是劳力密集型行业,田少了,顾着自己的嘴而已,想赚大钱的话,必得有足够多的地。这个多指的是千亩以上的多。

但显然,她一时下的,没能耐弄这么多地。那又想多赚钱,怎么办呢?

就这么想啊想的,她想到了种番薯。这东西产量高,特别是春番薯,比麦收后种的番薯足能高个三四成。当然了,若是直愣愣地卖,也不比种粮食多得多少钱。顺着这个思路,她想到了番薯再加工。

她想做番薯糖。

——这个她是从自己爱看的种田文里看来的,当时,本着求真务实的心态,她还特意找度娘问了问,发现,番薯淀粉做糖,有成熟的工艺流程,也确实可行。当然了,肯定没有纯正的麦芽糖口感那么好,但在时下这个糖极其紧俏稀缺的时空,这点子小差异,其实可以完全忽略!

而且正好做番薯糖的时候,是冬上。到时候庄子里也不忙了,眼前这几家长工就是现成的做工人手。

若是种春番薯,育苗现在是该动手了,只不过,眼下节气早,育了怕也长得慢。她就想到了用暖棚来育番薯苗子。

其实时下,倒也有用暖棚种菜,不过那都是冬上,鲜菜金贵的时候,而且多是用青砖盖成的墙体,上头再嵌以明瓦。就是一种用贝壳磨成的透光薄片,透光度虽不如玻璃,却比纸强多了。

姜府的花房暖房用的便是这一种。

明瓦虽不是顶顶金贵的东西,却也不便宜,与她而言自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便是提早上市的番薯苗子,能多一点收成,又能多多少?用明瓦可不合算,她就想到了桐油纸,也就是做油纸伞的纸。

这种纸,比一般的棉纸有韧性,有一定的抗风风能力,因为浸过桐油,也比较防水,透光度虽然不如明瓦,却也是她能想到的唯一替代品。

正好她也借机试验一下桐油纸做暖棚的可行性,若是真的效果不错,往前冬上,收过春番薯之后空下的地块,其实还可以种点鲜菜换点钱。

总归因为这些林林总总的想法,姜薇用桐油纸做暖棚这事儿已是定好了。

见活计做完,就把韩大郎和李回专叫到跟前儿,让他们明儿去镇上帮她买桐油纸和搭架的细竹。

韩林家的自是暗哼她,明明你啥啥都想好了,偏打着无心之举的名头,借着娃子们的嘴勾他们上钩!

李冬生媳妇等人则是稀奇这个桐油纸居然也能做暖棚。

李回因常在镇上做零工,倒是听秦掌柜说过冬上的鲜菜如何如何金贵,因此对姜薇这个想法,隐隐地存着一份赚大钱的期待,等姜薇说完,立时拉着韩大郎就要去镇上问桐油纸和细竹的价格,以供姜薇核算成本。

又在镇上跑了一圈子,催着赵铁匠紧赶慢赶,赶出一把铲子,兴头头回来试功效的韩林和李冬生,见他们只是不在家半天,姜薇这里又捣鼓出一样新事物,自是好笑。

不过,五姑娘盘算的这是正事儿,他们自是不能拦,不但不能拦,反而还因姜薇的主意,而豁然开朗。

那四百多亩的白地佃出去种什么,其实韩林也在暗愁。种春季作物,指定要耽搁秋上再种旁的。可是种秋上作物吧,又显得太早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