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二章 靖康之难(九十)(1 / 2)

二月十四日,吴幵与莫俦又入城,给留守司送来一份元帅府文牒“据文武百官申,乞立张相治国事。已申本国,许册立为皇帝,请牒册宝及一行册命礼数。”

秦桧见金人仍坚持册立张邦昌,于是又提笔给元帅府上书,再次乞立赵氏,原文如下“朝散郎、试御史中丞致仕秦桧准元帅府指挥,如别有异见,具状申者。右桧窃以自古建国立王,非为率众庶以奉一夫。盖欲代天致理,使生灵有所依归,不坠涂炭也。契勘张邦昌在上皇时执政日久,伐燕败盟之计,皆所预知。今若册立,恐元帅大兵解严之后,奸雄窃发,祸及无辜,将不称元帅吊民伐罪之意。若蒙元帅推天地之心,以生灵为念,于赵氏中推择其不预前日背盟之议者,俾为藩臣,则奸雄无因而起。元帅好生之德,通于天地,桧虽草芥,亦被生成之数,无任待罪陨越、激切恳求之至。谨具状闻,伏候台旨。天会五年二月十四日。”

秦桧这封信,进一步吸引了宗翰、希尹等人的注意力。宗翰令元帅府立即给留守司下文牒,要将秦桧速送军中,予以惩断。文中说“据前宋文武百寮、军民、僧道、耆老状,乞选命张邦昌以治国事,行将已申奏朝廷,乞立为皇帝,仍赐册文。……勘会先去札子,如别有异见,别具状申,只不许引惹赵氏。今据前中丞秦桧状,尚言乞立赵氏,特系违令,合要本官惩断,速起发前来。”

其实,在二月十三日秘书省会议上,反对推戴张邦昌的官员并不止秦桧一人。

王时雍带头签名后,数百个文武官员,绝大部分亦随之以书。但其间也有“饮泣悲吁而不敢出辞者”。

忽然,有一个面目严冷的官员厉声说道“二百年赵氏天下,岂可付它姓?吾乃异议者,请如所令!”在这人右侧,有一个官员忽然放声大哭道“吾请同行!”

王时雍闻声大惊,回头一看,不认识这两个官员,命令道“自列名氏。”

那面目严冷的官员回答道“我是奉直大夫寇庠,他是朝请郎高世彬。”

这时,监察御史马伸对众人说道“吾曹职为争臣,岂可坐视,不吐一辞?当共入议状,乞存赵氏。”

御史中丞秦桧对马伸的提议表示赞成道“邦昌辅相无状,不能尽人臣之节,以释二国之难,不足以代赵氏,情愿乞押赴军前面论。”

于是,秦桧写下了那篇“复嗣君之位,以安四方之民,非特大宋蒙福,实大金万世之利也”的议状。

但也有人认为,这篇议状是马伸所写,并首先呈给秦桧过目。秦桧看后觉得词语太激烈,有些犹豫,马伸遂率同僚“合词立请”。秦桧不得已,只好在议状上签名。然而,这篇议状最终被秦桧扣下,并没送达金军,因为《大金吊伐录》中没有记载。秦桧另外又写了一篇议状,建议“于赵氏中推择其不预前日背盟之议者”继承帝位,遂惹怒了宗翰。

十三日那天,不签名的官员还有员外郎喻汝砺。他听说开会是举荐张邦昌为帝,便摸着自己的膝盖说道“不能为贼臣屈。”遂挂衣冠而去。

另外,还有监察御史吴给与御史台检法官王庭秀,皆宣称致仕。而秘书省校书郎胡寅、太常寺主簿张浚、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,则相继逃入太学中,他们这些人都没在议状上签名。

这天,吴幵、莫俦除了带来捉拿秦桧的文牒外,还带来了另一份文牒。其主要内容是,令留守司立即将藏匿于城中的其他亲王、帝姬、驸马等皇家亲属,以及皇族成员,全都找出来,送交金军。文牒措辞严厉,限时严办。

金人早已通过邓珪,以及其他管理宫阁的内侍,完全掌握了赵氏皇家成员人数与名单。经过清点与核对,金人发现还有一些皇家成员没送到军营中来。

近日,金人在宗正寺黄少卿处,又获得一部玉牒。通过这部皇族族谱,金人对赵氏整个皇族情况更是了如指掌。于是,金人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