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九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(十六)(1 / 2)

离开玉华阁后,吴敏率给事中及中书舍人赶来都堂,对宰相白时中说“朝廷便为弃京师计,何理也?此命果行,须死不奉诏!”

李棁遂“罢行”。

吴敏又对李邦彦说“上意已定,今日敏当与相公条所当施行事。适闻今夕锁学士院,敏适当制,愿相公为奏,乞宣他学士,留敏议事。”

李邦彦不答应,当晚,吴敏就住在学士院中。

这天晚上,宋徽宗彻夜难眠。吴敏的建议促使他更坚定了禅位的决心,为稳定朝廷和民心,为保全大宋社稷江山,他已别无选择,他决定明天就禅位。

夜深时,宋徽宗来到玉虚殿,“百拜密请,祈以身寿社稷。夜漏五彻,焚词其间,嫔嫱巨珰,但闻祷谒声,而莫知所以然。”其词曰“奉行玉清神霄保仙、元一六、阳、璇玑七九、飞元大法师、都天教主臣某诚皇诚恐,稽首顿首,再拜上言,高上玉清神霄、九阳总真、自然金阙,臣曩者君临四海,子育万民,缘德菲薄,治状无取,干戈并兴,弗获安靖。以宗庙社稷生民赤子为念,将传大宝于今嗣圣。庶几上应天心,下镇兵革,所冀迩归远顺,宇宙得宁,而基业有无疆之休,中外享昇平之福乐。如是贼兵偃息,普率康宁之后,臣即守心守道,乐处闲寂,愿天昭鉴,臣弗敢妄。将来事定,复有更革,窥伺旧职,获罪当大。已上祈恳,或未至当,更乞垂降灾咎,止及〈耳少〉躬,庶安宗社之基,次保群生之福,五兵永息,万邦咸宁,伏望真慈,特赐省鉴。臣谨因神霄直日功曹吏,斋臣密表一道,上诣神霄玉清三府,引进仙曹,伏愿告报。臣诚皇诚恐,稽首顿首,再拜以闻。”

第二天早晨,即十二月二十三日早晨,白时中李邦彦等宰执大臣来到宣和殿,将一份金人檄书进呈给宋徽宗。这份檄书乃是童贯在太原时收到的,是宗翰派人送到茹越寨边关去的。当时,童贯拆开一看乃是一份檄书,“檄书不逊,言多指斥”。童贯将檄书携带回京后,与宰执大臣们商议了许久,最后因“恐伤天子意而不敢奏”。

因为罪己诏草稿在都堂数次改易后上报给宋徽宗后,一直没有回音,宰执大臣们怀疑宋徽宗“未欲下也”,于是很着急,但又很无奈。昨天晚上,李邦彦建议说“不若以檄书进呈,用激圣心,冀得求言之诏亟下尔。”宰执大臣们“从之”。

金人檄书全文如下元帅府左副元帅、右监军、右都监下所部事迹檄书

往者辽国运衰,是生昏德,自为戎首,先启衅端。朝廷爰举义师,奉天伐罪,繄尔宋人,浮海计议,候并辽国,愿割幽、燕,岁纳金缣,自依旧例。先皇帝有客为德,嘉其来意,置以不疑,即时允应。尔后全燕既下,割之如约,其为恩信不谓不多,于是要之以天地,质之以神明,乃立誓文,盗贼逃人,无令停止,亦不得间谍,诱扰边民,俾传之子孙,守而勿失。

洎宸舆北返,宰辅东行,不意宋人贪婪无厌,稔其奸恶,忽忘前施之义,潜包幸乱之谋,遽渎誓约,结构罪人,使图不轨,据京为叛,贼杀大臣,邀回户口,啖以官秩,反令纳土,仍示手诏,窃行抚谕,遂使京畿之地鞠为寇场。才天兵临境,魁首奔亡,而又接引,辄相保蔽,更易姓名,授之官爵。及至追索,传以伪首,既杀无辜,又贷有罪,不仁不耻于此可知。

朝廷方务含容,不彰其恶,但诫边臣,户口之外,一无理辨,此所以必欲久通欢好之故也。彼尚饰以伪辞,终为隐讳,仍招纳逋逃,扰及居民,更使盗贼出没为患,所有岁贡又多愆期,背恩莫斯之甚!朝廷亦不咎之,依前催索,犹不听从,牒称本朝幅员万里,人居散漫,若再行根究,难指有无,况事皆已往,请别计议。据彼迷辞,意涉夸谩,至于本境行发文字,辄敢指斥朝廷,言多侮谤。虽累曾移文,俟其改过,终然不悟,罔有悛心。矧又夏台,实惟藩辅,忱诚既献,土民是赐,而彼宋人忽起无名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